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485章书圣再世  (第2/2页)
字意还是笔势,都堪称绝美。哪怕书圣王羲之在年轻的时候,也写不出这般好字”    谦虚地说:“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领会书圣的精髓而已,千万不要叫小书圣。”    把笔放回笔架,而笔中的才气回到《平安帖》内,消耗了微不足道的一点点。    才气之笔同样飞出毛笔,和刚才比,新的才气之笔光泽更加圆润,更有质感,意味着的字会更加好看,会化为的本能,而不是暂时的能力。    文字刚写,笔墨未干,不宜挂起,其他人纷纷走过来,从侧面看这四个字。    一位参赛的中年人轻叹,说:“黄老的评价一点没错,堪称书圣再世杨大师要是临摹《兰亭集》然后做旧,其价值必然远超现在的唐摹本,就算有人认定是书圣的真迹一点都不意外。”    “真没想到,杨大师不仅是道教的大师,是收藏大师,竟然还是书法大师黄老,您是行书大家,您觉得这四个字的火候,跟您比怎么样”一位评委叹息问。    黄良易沉吟片刻,说:“前两个字美则美,但火候不够,第三个字,已经和并驾齐驱,而第四个字,已然超越这笔力,老辣的狠啊你们看最后那个全字,堪称浑然天成,简直就是从纸上长出来的你们用放大镜看,必然能看出不同。”    汪泽源立刻拿出放大镜弯腰查看,看完后轻叹:“墨迹自凝,唯有书圣才能达到的境界。杨大师啊杨大师,果然名不虚传。”    其他人好奇,陆续用放大镜查看比较。    他们很快发现,第一个“福”字虽然好,但在放大镜之下,所有笔画边缘有些毛茸茸的,那是因为墨汁渗人周围的宣纸,是很正常的现象,大家的字画都这样。    但是最后一个“全”字则非同小可,所有的墨汁竟然浑然一体,墨迹仿佛被神秘的力量阻挡,没有向外扩散,字迹边缘的宣纸好像不吸水似的。    鲁建华急忙抢过放大镜,弯着腰仔细查看,足足看了三分钟,放下放大镜,对着深深鞠了一躬:“请杨大师原谅的张狂无知,见到杨大师,才明白什么叫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,更知道什么叫腹中满经纶,交友遍天下。您的字,已然能够开宗立派,直追宋朝四大家,直追颜柳二人,仅次于书圣。老师说您是小书圣,丝毫不为过”    鲁建华在看到这幅字的时候,心中那仅有的傲气彻底烟消云散,身为一名青年书法家,他没办法骗自己,这几十年来的书法练习,让他一眼看出这幅字的高低。    鲁建华丝毫不觉得这次鞠躬丢脸,反而有一种深深的感激,感激打散了他身上的傲气,感谢让他见识到什么叫书法的至美。    谦虚地说:“鲁先生客气了。”    鲁建华轻叹一声,说:“这四个字,是一生也达不到的高度给您鞠躬,就如同给老师鞠躬,您受得起。”    黄良易轻轻点头,认可这个学生的话。    国画大师胡年感叹道:“杨大师是平生仅见的奇才,不仅在道教地位高,甚至在收藏鉴赏和书法方面都有这么高的造诣,据说还有商业天赋,真不知道他不会什么杨大师,你对绘画有所涉猎吗”    众人都好奇地盯着。    本来想说一窍不通,但想起自己曾经凭借气运系统画过画,而且小时候美术课上本应该遗忘的技巧都历历在目,只好说:“对素描略有涉猎。”    胡年急忙说:“杨大师你可千万别在这里画,等你画完了,要是也说一句论绘画不如你,那们全军尽没,全被你比下去。哦,对了,问个事,杨大师,你实话实说,你是来参加寿宴的,还是来踢馆的”    众人哄堂大笑,寿星汪泽源笑的最欢,这笑声充满了善意和肯定。    等众人笑完,姚芳菲忍不住低声说:“果然不需要打分了。”    众人深有同感,这幅字已经征服所有懂书法的人,而一些人就算不懂书法,也能看得出来这四个字极有魅力,让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,这就是才气的缘故。    不少人偷偷看了厉平印一眼,就是他非要让写字,没想到却因为言辞过激,逼得出马,技惊四座。    厉平印脸上带着极淡的笑容,有点冷,说:“各位都应该感谢,如果不用激将法,杨大师岂会当众展示他深厚的书**底底杨大师的字极好,甘拜下风。”"好运来了"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